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325|回复: 0

千年“淮猪”续写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8 0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萍    张开虎    李玉晏

  老淮猪,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淮北平原成群饲养,后因战争和水害,老淮猪就逐步迁移到苏北以东海县为中心的地区饲养,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

  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最初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优良品种老淮猪进行保种,多年来,保种一直是他们的首要任务。笔者采访时,已经退休的种猪场老书记王振球感慨万千,将跌宕起伏的保种故事娓娓道来,平淡的语调以及宁静的表情难掩种猪场成长路上经历的风风雨雨。

  几多努力

  让濒临灭绝的老淮猪“活”了下来

  1958年春天,东海畜牧场种猪场建场。同年秋天,场党委成立。为了壮大农场的生产能力,更好地发挥保种育种的功能,场部还从东北购买了80多匹马。

  然而,进入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对畜牧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困难的时候,一个人一天都吃不到一斤粗粮,更别提种猪喂养了,原先健壮的老淮猪一下面临生存危机,大伙都急了,畜牧场的存身立业之本就是老淮猪啊。

  王振球说,当时大家整天都处于饥饿状态,常常饿得连话都没力气说。但是,为了让老淮猪有吃的,在场里党员的带动下,大家咬紧牙关,把搂草用的大耙子系在腰带上,弯着腰在场里来回走动,一天下来,也能搂上不少的草饲料。条件艰苦的日子里,不仅没有一个人去宰杀老淮猪充饥,大家还坚持每天劳动收集饲料,度过了三年的艰难岁月,老淮猪也得以生存下来。

  1961年,东海畜牧场改名为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因为自然灾害时期保护老淮猪的突出成绩,成为江苏省建国初期建设的三个种猪场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前,老淮猪一度是苏北地区老百姓养殖的首选。后来,由于大量外来种猪的引进,外来种猪不但养殖周期短,而且瘦肉率高,很快成为养殖新宠,备受冷落的老淮猪存栏数量则急剧下降,所剩无几。

  是迎合当时地方群众的需求,淘汰掉老淮猪?还是继续保种,让老淮猪香火续传?这个问题在全场引起广泛争论。场党委(1987年,东海种猪场下放地方,场党委改为党总支)坚定地选择后者。无论如何,老淮猪的血统一定要延续下去。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机制和市场变化的原因,种猪场里保种的老淮猪断了“奶”,存栏量一度只剩27头。老淮猪又一次“走”到了悬崖边。

  党群齐心

  挽回濒临灭绝的老淮猪种群

  2000年3月,任同苏被调到东海种猪场任党总支书记、场长,摆在她面前的是:场部院子里荒草没膝,种猪场几十间猪舍破旧不堪,全场3000多亩土地,因缺水致使水稻产量极低。因为没有猪场也没有猪,技术员全都下岗,职工退休之后没有工资,每个人仅靠场里分的5亩地养老。

  如此艰难的经营状况,怎么能承担起老淮猪保种和育种的重任?要搜寻种猪,要重建猪舍,要让下岗的技术员再次上岗,要给老淮猪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钱。

  任同苏一连几夜辗转反侧。最后,她下定决心,带头筹资。家里没有存款,以自己家的房产作抵押,贷款3.5万元作为种猪场的集资款。党员干部的行动是最有力的号召。全场职工纷纷拿出家中的积蓄,很快便筹集齐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部分资金。

  任同苏代表场党总支郑重承诺:职工的集资款以高于银行同期的利息返还,3年还清。

  与此同时,老淮猪保种三项工程也快速启动。为了取到老淮猪保种的真经,任同苏曾背上煎饼,多次登门向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养猪学会理事长王林云先生求教,他给任同苏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省里正在实施农业保护、开发、利用三项工程,培育具有江苏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产业。任同苏如获至宝,意识到这是发展老淮猪的难得机遇。她立即组织人员查阅大量资料,一次次研究修改,精心编制了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老淮猪保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听证,并且得到省里50万元的保种经费。

  有了这笔经费,有了项目作为载体,种猪场将承包给个人的保种老淮猪协商收回,开始扩大种源,提高种群的质量工作。任同苏和场领导班子成员四处奔走,到处寻找合适的老淮猪种猪,河南省、徐州市、赣榆县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最后,他们在赣榆县沙河子园艺场找到了种猪。在各方的帮助和努力下,赣榆县沙河子园艺场同意将饲养的37头老淮猪以低廉的价格支援给东海种猪场。领猪的前一天,任同苏高兴得一夜没睡好,天未亮就雇了一辆大货车来到沙河子园艺场,她摸摸这头猪的头,又拍拍那头猪的屁股,对每头老淮猪都仔细端详一番后,才让人轻手轻脚地把它们抬上车。当年,老淮猪的核心群就发展到76头。

  经过大家的努力,种猪场从“徒有其名”变成了“名副其实”。种群扩大后,种猪场先后筹资了1500万元,用于修建猪舍、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到2004年,场里为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退休职工程玉连说,以前只有5亩地养老,现在,他一个月退休工资能拿到1627元,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

  转变思路

  老淮猪走进开发利用新时代

  几起几落,峰回路转。但是,如何才能让老淮猪真正远离灭绝之忧问题一直在任同苏的脑海中萦绕。

  王林云教授一语道破:开发利用老淮猪是最好的保种做法。不但要有保种场,还要有保种区;不但要在保种场喂养老淮猪,还要在老百姓中喂养老淮猪。有了保种区,放在全县几个乡镇农户家饲养,就可以避免近亲繁殖可能带来的“灭顶之灾”。

  教授的指导让任同苏茅塞顿开。

  走市场化道路是有风险的,老淮猪作为一种古老的种群,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任同苏和场党总支一班人心里没有答案。随即,他们开始走访市场,经过了解,他们发现,老淮猪因为瘦肉率高,喂养方式绿色环保,非常符合市场的需求,当地形容老淮猪肉质鲜美“一家烧肉、满村飘香”的民谚,更是极大地增强了种猪场全体人员的信心。

  扩大养殖规模,做了这个决定后,任同苏和场党总支一班人将原种老淮猪育肥猪免费放到农户饲养3个月,养成后再收购回种猪场。这样,农户养老淮猪平均每头可增收500余元。

  在国家淮猪保种选育基地境内的东南侧,一个全新的万头育肥猪场已经建成,拥有12栋7377平方米的猪舍里,同时配套建设一个饲料加工厂,实行现代化养猪,老淮猪从由保种迈向了规模开发的新路子。现在,老淮猪享受着安全设施的“一级保护”,并拥有多位教授级“保姆”。中国养猪协会主席南农大王林云教授每年都要来老淮猪场现场指导,还定期打电话询问饲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将老淮猪场定为科研实习基地,每头老淮猪,从出生到出栏,都有健康档案,有“专门保姆”进行跟踪保健服务,基地建立至今没发生一起病变,老淮猪幼仔成活率由过去的85%上升到93%。目前,老淮猪社会饲养量已达2000余头。

  如今,要想进入猪舍,都要经过三道脚踏式水液消毒和一道紫外线消毒;35℃的高温天气,要穿上消毒衣,换上消毒过的长筒胶鞋。在猪舍边上和场院内,都种着一种叫三叶草的饲料草,这种草含纤维、蛋白质比较多,一年亩产1万公斤,是老淮猪的最佳天然饲料,目前场里的种植面积已达20多亩。同时,场里还种植了3400多亩小麦、稻谷、花生、玉米等,这些植物都是专供老淮猪吃的无公害作物。

  严格的管理,精心喂养,老淮猪肉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追捧,其价格是普通猪肉的3到4倍,但仍供不应求。今年上半年,种猪场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8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25万元,利税62万元。展望未来,任同苏说,今后,场里还将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通过提升精包装、提高品牌档次,在猪肉的生产上走精细化道路,通过冷鲜和深加工等方式,限量供应市场。 (编辑:庄婷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30 18:29 , Processed in 0.0770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