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07|回复: 0

品牌缺失束缚经营者手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1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李耀华 刘敏

  虽然港城小食品在周边小有名气,但真正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却是凤毛麟角。“品牌”食品已成为港城小食品产业的薄弱环节。业内人士将港城名吃的目前这一现状称之为“有品种、有名吃、无名牌的‘有名无姓’时代”。因此,板浦诸多名吃只能是自然传承,鲜有作坊能够发扬光大,品牌缺失束缚了经营者的手脚。

  名吃美食品牌少之又少

  海州区工商分局副局长汤茂峰等曾对板浦名吃美食作专题调研,并对某些名吃的品牌注册提出了具体意见。“目前板浦真正叫得响的小食品品牌只有汪恕有滴醋和板浦香肠,就整个海州而言,名吃中也只有‘李记卤货’等极少数品牌还过得去。”但这些品牌与以生产小食品为主的知名企业旺旺集团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板浦香肠年产值不过百万元,花果山风鹅年产值也不过1.4亿元,而旺旺集团仅徐州分公司的年产值就达到了40亿元。

  板浦名吃种类繁多,声名远扬,但提起名吃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据了解,目前板浦拥有食品注册商标10余件,整个海州的食品类注册商标也不算多,其中名气最大的滴醋产品虽为“中华老字号”,但目前仅是省著名商标,这与板浦名吃在周边的名气相去甚远。汤茂峰说,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不仅因为品牌意味着质优,更主要的还包含了文化的象征,而不管是板浦名吃,还是海州乃至港城名吃都不缺少文化,但多数小食品或名吃制造者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太多文章。

  品牌观念瓶颈亟待打破

  小老板经营意识相对狭隘,品牌观念瓶颈亟待打破。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崔月明说,板浦名吃文化内涵丰富,打造品牌名吃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据市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港城目前的小食品行业的品牌创建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仅仅用口味来表现小食品(名吃)的价值,基本上还是在比较谁家的品味更好、加工工艺更好,而真正进入到品牌时代的特征是,口味要好、工艺也要讲究,但是品位与工艺对产品价值的贡献仅占三分之一,而其余三分之二则是身份的象征和文化内涵。

  港城小食品商标非常多,从花生米、卤货等都有自己的商标,即使是街头烤山芋都有自己的商标,但这么多的小吃、小食品名气远远不够。汤茂峰说,其根源在于一些小食品经营者经营意识相对狭隘,如板浦的凉粉名声在外,但几乎没有一家能做成大产业,目前均为家庭作坊生产,出于传统技艺及配方的保密需要,作坊主不愿请人作帮手,因此单体作坊的日产量最多不过200多公斤。像这样的生产方式,产量上不去,自然不能形成规模经营,没有规模就难以形成品牌效应,而类似产品生产和经营方式在板浦乃至港城小食品行业普遍存在。

  打造品牌还需多方推动

  因此,塑造知名品牌还需多方推动。崔月明认为,从全局来看,板浦特色美食的现状不容乐观,占有的市场份额还很小,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制约。从表象看,虽然现场每个小摊前都会围满了顾客,但基本上都是个体经营、小本生意,形不成规模。实际上各种民间风味小吃不是没有市场,但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发展的,这不仅因为他们思想意识需要提高,而他们更需要一个外力来推动,否则很难做大做强。

  开发和推广港城传统美食对于连云港市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海滨旅游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层管理和职能部门应从大局考虑,为美食名吃经营者提供外力推动。崔月明说,如果辟出一片天地,打造美食一条街,把一些不能或者不便于规模生产的小吃集中起来,就可形成规模、形成特色,产生集聚效应。政府对此要给予政策扶持,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鼓励其发展。旅游及文化部门则要牵头不定期举办传统特色美食节,扩大宣传,提高名牌的知名度。还应把挖掘和发展传统美食的历史文化和打造旅游品牌结合起来,以旅游业带动传统美食的发展,以传统特色美食发展推动旅游业的繁荣。 (编辑:贺耀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30 13:32 , Processed in 0.0716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