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701|回复: 0

[海湾拾贝] 海边记事八十九:去远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1 14: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苍梧晚报》总编辑:王绪年

长期在海边生活,熟悉海边的一草一木,一潮一汐,很想有天能去大海深处看个究竟。

玩腻了海边的小舢板,渴望有天能乘上大船,去远航,体会乘风破浪的感觉。

内地人渴望到海边看大海,去大海深处则是海边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这种愿望就是在海边也很少有人能实现。我是幸运的,幸运得在不久后就梦想成真。

老家的海边,捕鱼都是小取,很少用船,人们只在张大提网时才用一种叫舢板的小船。这种小船非常简单,三米来长,一米多宽,没有甲板没有动力,全靠人去摇橹。不用时,渔民就把舢板拖到沙滩上,或放在海里抛锚固定。我们来到海边,没什么事做,就会到舢板上学习摇橹,时间长了,没有渔民熟练,却也能把舢板摇走。好天还行,要是刮大风就没那胆量了。

舢板好玩,也算是捕鱼的工具,而相对于大海,只是沧海一栗。与我们经常看到海上行驶的帆船、机船和远洋的渔轮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了。且最早时,小舢板只是大船上用以救生和登陆的工具。后来人们才把它放到河里海边用于逮鱼。

在海边呆久了,人们总会想像大海深处的奥秘和大船捕鱼的情景。有时,我们坐在沙滩上,看着航来行去的大船,想象水手们的生活和捕鱼时的情形,都盼望着有天能去大船上工作。

我的愿望终于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得到实现。那是我调到渔业公司工作两年后,公司党委决定,在机关工作的同志,要轮流到基层去,与渔轮上的工人们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工人们的再教育。我在政工部门搞宣传,年龄又最小,自然纳入第一批三同名单。

我在海边长大,在公司经常写些反映捕鱼的新闻稿件,就是没出过远洋,没在渔轮上劳动过,但在口口相传中,对渔轮上的情况还是略知一二。那时的渔业公司大部分渔轮都是更新的铁壳大船,自重有一百五十多吨,载货有一百几十吨。船上已有当时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时速也比较快。用的网具多为拖网,出海作业都是对船。对船上有一船长总管生产和航行。这些比起沿海渔民的机船要先进得多。

正是我没出过远洋,渔轮大队把我安排在一有经验的程姓对船船长船上。老程对我这个比他小近二十岁的年青人很是关心,一上船就给我讲了上船该注意的地方,并告戒我,再大的苦也要吃,出了海就由不得自己了。年轻,好奇,又想积极表现,一到船上就到处看,到处走,帮帮这个,帮帮那个。嗨,有时还真是好心帮倒忙。船上的工作样样都有规律和要求,帮了一会,船长就叫我到船仓去,并说,你就准备晕船吧,不给我们添麻烦就算是帮我们了。

下午,对船在一声长笛中离开码头,向目的海域驶去。也就刚驶出港湾不远,我就出现了晕船。先是小吐,接着是大吐,再接下来就是吐绿色的胆汁。天黑还早,船长就叫我躺到床上不要动,说是过几天就会好的。那一夜,我平身出海的第一夜,就是在迷迷糊糊中度过。那一夜,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晕船。

天色放白,船上喧哗起来。此时船比刚出港时平稳了许多,有船靠码头之感。再看船仓,就剩下我一人。头晕,腿软,浑身如散架似的。不过人年轻,又是来三同的,我就扶着出了仓,来到甲板上。原来,工人们刚刚起捕一网带鱼,开始冲洗分拣。

我站在船头的甲板上,远远望去,一幅幅我从见过的图画立刻展现在眼前。只见不远处的太阳刚露头,就像关公喝酒时的脸,红如血,红得欲醉。在海浪映衬下,太阳不是在陆地那样慢慢升起,而是一跳一跳的,一眨眼就跳上一点,不一会就跳出海面。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站着巨大红而无光的初日,犹如大自然画的最美的图画。

在似红布一样的太阳跳跃过程中,不时有带鱼跃起。在彤红的太阳前,白色的带鱼像箭像闪电,迎着红日,从这边跃到那边,有连着跃的,有单跃的,也有交叉跳跃的。好像是带鱼在戏太阳,在往太阳上跳。真是给人以美仑美奂的感觉,可惜我没带照相机。

再看大海,蓝色的海水蓝如墨,与我们在海边见到的海和水,简直是两个世界,这才让人感觉到什么是深不可测,什么是恐惧。还好,汪洋的大海,有了船就有了人,有了人就是人的世界,而且又不是我们一对船,还有国内的,日本的,韩国的渔轮。我们的船在前行,在深蓝的海面上犁下了两道雪白浪迹,很远很远还看得清清楚楚,犹如两根白色丝带漂在海面上,被我们拉着,跟着我们一路前行。

渔轮在前行,有一群生灵始终跟着我们,像在陪伴我们,又像在为我们护航。这就是海鸥。我们一路走它们一路不离前后左右。有时还飞到船上与我们一同前进。对这样的生灵,船员们从不去干涉,有时还专门在甲板上留下些小鱼小虾,让海鸥朋友充饥,过过馋瘾。

对船在拖着大网使劲前进。我趁船员们休息的空间和他们聊起来。我说,今天鱼一定不少,连海面上都跳着带鱼。船长老程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长江口外边的公海海域,带鱼是这里的特产。你别看水面上的鱼多少,那与我们捕捞量多少没有多大关系。我们用的是拖 网,就像个大口袋,网口大而宽,由两只渔轮同步拖着往前跑,捕多捕少,主要看水下的鱼情。这鱼情怎样,一凭经验,二靠仪器,三靠家里发来的情报。

这经验,主要是船长的眼力和看海况的能力。仪器则是利用超声波的原理,探测水下的鱼群,有大鱼群了,就能在仪器上反映出来,渔轮再根据这情况下网捕捞。情报是公司的专业部门搜集的,他们在各个海区搜集鱼汛情况,哪里有鱼群,就调动渔轮去哪里捕捞。

我们去的海区,是公司渔轮经常去捕捞的海区,船员们轻车熟路,知晓鱼情。有鱼了他们就连着下网连着拖,没什么鱼群了,他们半天也不下一网。

聊着聊着,该是起网时间了。随着船长的一声令下,信号员与对船一联系,两轮边靠近边收网。到提网时,另一渔轮放掉网绳,我们的船将鱼网拖上甲板。好家伙,还真是不错的收成,有几万斤,基本都是带鱼,只有少量的马面鱼,还有零星的红甲级。带鱼一上水,一身银装素裹,跳动一会,留下银色的外衣,就不再动弹。

太阳已升起,蓝色的海面泛起了层层亮光。海鸥靠船更近了,想从我们手里分上一份成果。船员们收拾好鱼货,又将网放到海里,开始吃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准备收早饭后的第一网鱼。

从海边走向大海,再回头看海边,感觉深了,眼界宽了,胸怀也更广阔了。这是老在海边走的人所想象不到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8 21:37 , Processed in 0.1106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