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687|回复: 7

[岁月留痕] 听赣榆老兵讲朝鲜战争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4 09: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鲜战争有说不完的话题,然而从退伍复原老兵的角度研究的甚少。一个偶然的机会,百草止水有幸聆听到老兵版的朝鲜战争故事,并记录下来以飨网上的军友。
  江苏省赣榆县金山镇有个八条路村,这个村的村民都姓韦,据说是清朝时期韦小宝的后代。这个韦小宝就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里的原型,当然没有小说里那么夸张。八条路村有个七八十岁的老人韦廷玉,老人不仅参加过朝鲜战争,而且经历过上甘岭战役。不仅他参加过,同村还有四名村民也参加过,他们五人一起应征入伍入朝作战,又一起来到了上甘岭。很遗憾,一场上甘岭战役,他们五个人死了两个。朝鲜战争中,韦廷玉老人丢了右手的大拇指,另一个在长期战争中右腿严重冻伤,只有一个幸存者身体健全。如今,从上甘岭生还的三名同村战友,只有他一人还健在,而且耳不聋眼不花。
  据韦廷玉老人讲,他们入朝作战时并非像宣传的那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时的边境还被美军控制着,只有运煤的火车还能开进朝鲜,他们就是坐着运煤列车偷偷潜入朝鲜的。整列运煤列车,只有前面几节车皮装煤,其余的几乎全部是志愿军士兵。很有趣的是,美军士兵只检查了前几节车皮,一看确实是煤,后面的就不检查了。看来那时的美国士兵,还没意识到中国军队要入朝作战,否则的话检查肯定会很严格。坐在运煤车里的士兵们,每人抱着枪支,低着头,一只手里拿着湿毛巾。湿毛巾的作用就是要咳嗽时赶紧捂住嘴,否则的话就会被美国军人听到,那样麻烦可就大发了。
  进入朝鲜后,他们的粮食就是压缩饼干,确实就像书上说的那样就着冰雪吃饼干,生活条件可说是相当艰苦。韦廷玉他们经历了无数战斗,其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一场伏击战和那场上甘岭战役。那场伏击战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他因此丢了右手的大拇指。他们已经提前知道敌人要从一处山坳经过,因而事先埋伏起来,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一齐开火,结果是敌人成片地倒下,剩余的残兵败将落荒而逃。打跑了敌人后,他们开始清点战场,几乎每个人都打死了众多的敌人。他们都以为自己枪法很准,韦廷玉更是竖起大拇指自夸,没想到一颗流弹飞来,恰好削掉了举着的右手大拇指。
  伏击战胜利了,部队并没有立即撤走,而是继续留守,不过还是没想到敌人会很快反扑。当时,他们留守地的青纱帐非常茂密,战士们躲在里面很安全。后来,有战士发现很近的河里有两个女人在洗澡,青春期躁动的战士难掩好奇,有的就拨开青纱帐探头张望。没想到成片的飞弹袭来,几十个战士一下子就全被撂倒了。原来这是敌人的美人计,他们担心青纱帐里还有我军的伏兵,想来个突袭又不知底细,于是便让两名女兵裸体洗澡一探虚实,没想到一下子就被他们逮了个正着。
  当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上甘岭战役了。这五名来自八条路村的战士,分在不同的部队里,其中三个随头一批队伍到了上甘岭。韦廷玉和另一名同村战士所在的队伍接近上甘岭时,上甘岭已经被敌人重重包围。他们冲不过去,既不能夹击,也不能汇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村的战友被困在岭上,并且被敌人一步步地逼退到山顶上。在敌人的包围下,岭上的战士生活困难,别说缺吃的,吃水也成了梦魇,《上甘岭》电影中表现的因外出取水而付出的伤亡是真实的。我们的战士不仅出不来,而且敌人时不时的袭击和冲锋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伤亡。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仅有的一台报话机与总部取得了联系,总部决定调来自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支援上甘岭,命令岭上守军在炮击结束后乘隙撤出。密集的炮击开始了,敌人付出了巨大伤亡不得不迅速后退,那震耳欲聋的炮声简直就要把灵魂震出了窍。就这样,炮击稍停,岭上残余的部队才得以撤出。
  来自八条路村的三名守岭战士,两个阵亡,只有一个生还,岭下的那两名同村战士则安然无恙。经历了最残酷的生与死的搏斗,这个生还者的胆变得出奇的壮,天不怕地不怕。他复员后回到村里,各种政治运动都不敢冲击他,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谁都不敢得罪他,所以人送外号“天老爷”。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和韦廷玉一起生还的另一名同村战士,由于长期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卧倒静伏,右腿严重冻伤,不能正常行走,直到死时也没能治好。然而就是他,文革前由乡公所来了一群军人,要他三人赛跑。冻伤腿的那个人很激动,以为部队要他们回去重用,所以拖着伤腿拼命跑,结果三人中他跑了个第一,将其余两人远远抛在了后头。结果来人说,只有他最正常,便将他的伤残病补助证收回,从此以后他便没了伤残病补助,因此把他气了个半死。
  老兵是一笔财富,他们是活着的历史。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对战争的真实状况就会更加了解。如果有关方面专注挖掘老兵记忆中的战争资料,相信我们对战争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和真实,历史将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精彩!

张筱亭 男 1928.5 江苏赣榆  志愿军汽车八四五连驾驶员  1953年6月10日在朝鲜江原道牺牲。

他参加了清长之战  

2007年8月10日  连云港日报  □ 王 静 王 艳
    “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摘自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著《清长之战》。

  在赣榆县赣马镇冯顶村,笔者见到了冯琴声老人,这位早年在朝鲜战场身受重伤并荣立一等功的革命老战士,今年已85岁高龄,身体硬朗,谈吐清晰。这位可敬的老人,亲眼见证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共和国抗美援朝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零下40度夜间行军

  1950年10月,时年28岁的冯琴声跟随所在部队志愿军27军79师,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当时,冯琴声所在的27军和20军、26军组成了志愿军九兵团,蛰伏在长津湖地区,准备攻击由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兵第7师,及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9万余人组成的“联合国军”。此前,志愿军九兵团长期在南方作战,部队没有任何寒区作战经验和思想准备,很多人都还是第一次看到雪。

  “九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志愿军虽占据人数优势,但给养和装备极其缺乏,部队防寒装备是空白。”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 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 年不遇的严冬。志愿军士兵穿着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团以上干部的棉衣还没有发放。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十几列火车 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见入朝部队如此单薄的衣装大吃一惊,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这些部队,但数量极少,而且部队停车时间极短,当时脱下的衣服很多来不及送上列车。

  这支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部队依旧士气高昂,在缺乏地图的情况下,隐没在朝鲜冰雪皑皑的群山中。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当地朝鲜人冬季晚上都不到户外的,而志愿军则要雪夜行军。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700余人。志愿军每个班只有一两床棉被,士兵休息时,将它垫在雪地上,大家挤在被子上只是保持不被冻僵,根本谈不上取暖。美军白天掌握着制空权,九兵团本来稀少的汽车也被炸得所剩无几。志愿军辎重装备无法运送,所有重型装备都被留在后方,部队轻装携轻便火炮徒步行军。到战斗打响前这些部队少至两天,多至9天已经没有吃上一顿热饭。那时候还没有开始用炒面作口粮。在冷得浑身颤抖的同时,还得靠吃冰雪解渴。

  血战长津湖畔

  11月中旬,长津湖一带开始普降大雪,气温到摄氏零下40多度,气候严寒给作战和弹药补给带来极大困难,但为抓住美军兵力分散、尚未发现志愿军集结的有利时机,九兵团果断决定发动进攻。黄昏,在冰天雪地里已隐藏守候6天,又冻又饿的志愿军九兵团向“联合国军”起猛烈突袭。

  冯琴声和战友接到命令,夜间突袭由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驻守的建在柳潭里原山脚下的飞机场油库,切断敌军的军事基地和供给站。战士们都跃跃欲试:终于有机会和敌军面对面交锋了!美军海军陆战第1师是美国的骄傲,二战中它是美军太平洋战场历次登陆战的开路先锋,被誉为“美利坚之剑”,并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中瓜岛和冲绳最艰苦的战斗,与誓死不降拼命作战的日军精锐浴血奋战,而且所向披靡。两支王牌军队的短兵相接,注定了这场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原山紧靠海岸,敌人的基地就建在岸边的山脚下,到达基地,必须翻山过去。深夜,延绵几公里长的队伍趁着夜幕的掩护,向着原山悄悄出发了。为防止被敌人发现,冯琴声和战友把单薄的棉衣反穿,白色的衬里和皑皑白雪融为一体,形成一层保护色,不易被敌人察觉。根据侦察员在路上所作的路标,队伍以很快的速度行进着,冯琴声加紧步伐,紧紧跟随。

  十里行军,终于到达山顶。在山顶遥望下方敌军营地,所见一幕冯琴声至今难忘。营地上,灯火通明,明亮的灯光一盏连着一盏,逶迤得看不到起点和终点。灯光映照下,装甲车一辆紧接一辆排起数里长的长龙,一艘艘庞大的军舰成片停靠在山脚下的海岸边,极其威武壮观。敌军装备的精良,武器的先进可见一斑。

  对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我军悄悄向敌军的师部靠近,只隔着一条四五米宽的河。就在队伍将要过河的时候,被驻守在河边岗哨里的美军士兵发现了,顿时,用机枪开始了扫射,我军士兵奋起反击,战斗开始了!

  子弹在耳旁呼啸着飞过,冯琴声一边射击,一边踏着冰面朝着敌人师部前进。身旁不时有战友中弹倒下,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勇前进。营房里的美国士兵有的已被惊醒,嚎叫着跑来参与到战斗中,我军也有士兵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 到达敌人师部展开了搏斗。一时间,两军进行激烈的交锋。不久,远处传来一阵巨大的爆炸声,一片红光映红天空,冯琴声知道,那是战友们把敌人的油库点燃了!这声巨响就像一个催化剂,让战士们精神为之一振,“冲啊—————”士兵们大声喊着,加快了冲锋速度。

  一个美军士兵冲来,冯琴声抱紧手中的冲锋枪瞄准射击!突然,他觉得脖子一阵剧痛,瞬间便倒在了血泊之中……几个小时后,奄奄一息的冯琴声被战友用担架抬到团部绷扎所,一颗子弹射穿他的脖子,脖后正中进入,左前侧方射出。医生帮他取出残留弹片,包扎治疗。

  伤好些后,冯琴声从战友口中得知,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美军基地被摧毁,油库被炸,美军的部队、军舰和装甲车全部撤离。这次战争中,仅冯琴声所在的235团2营6连就打死打伤近百名美国士兵,还有一些躺在温暖鸭绒睡袋中未及起身的,被战友们像拎小鸡一样拎出做了俘虏,足足有100多。此次战役我军也伤亡较多,冯琴声的多名战友长眠于原山。

  受伤后的冯琴声在朝鲜进行了短暂休养,第二年春天随一批重伤员一同回国,辗转数家医院治疗,伤口整整两年的时间才痊愈。

  他参加的那场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第二大战役—————清长之战。



  

评分

参与人数 1海螺 +4 小鱼 +8 收起 理由
东吴山人 + 4 + 8 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此付出生命的赣榆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2-24 10: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功臣们我们不能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0: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叙述应该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大家现在一般很难接触这么真实的叙述了,大多数全是官方说法,太假,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0: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英雄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1: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兵敬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2 18: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兵敬礼···
借用刀刀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23: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们要尊重科学书上的历时.比如说偷看女兵洗澡一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2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前辈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8 08:46 , Processed in 0.1134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