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28|回复: 0

花果山小村发现汉唐时釉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7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 者 蔡晓雨 通讯员 赵 俊

   20130227083529798.jpg

  花果山小村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该村村民在花果山旗杆夹的花山顶坡地,发现了数只古代酒坛和碗具。经过考古专家现场鉴定,认为这些酒坛和碗具为汉唐时期的釉陶。专家称,这些釉陶反映了当地在汉唐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对研究连云港市汉唐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村民刨地时发现古陶器

  昨天一大早,在花果山的小村茶场,记者见到了负责守护小村茶场的老人梁开叶。今年66岁的老梁身体硬朗,他欣喜地告诉记者,他是前天早晨到花果山旗杆夹的花山顶坡地刨土的,谁能想到,就这么一刨,竟然在地下一米多深的泥土里,刨出了一堆古代文物。

  “花山顶坡地附近是墓地,当时,我在坡地上刨土,刨着刨着,发现土里有个发亮的东西,出于好奇,我不停地朝下面刨,这东西圆圆的,好像还很大,于是,我就喊来了附近的村民一起过来刨。”老梁说。

  “这时,村民曹永芳也过来了,他和我一起刨,刨到大约一米深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下面是个圆圆的大坛子。这个坛子似乎是不完整的,我们是用手把这个坛子小心翼翼地抱出来的。接着,还陆陆续续地挖出了几只碗。”随后,老梁将记者拉到茶场的一间储藏室,指着地上的一堆坛子碎片和碗具说。

  酒坛和碗具纹路清晰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这几个被挖出来的古代酒坛和碗具,基本上都呈现出土黄色,而且所使用的材质很厚实,虽然上面都沾满泥土,但上面斑驳发亮的色调依稀可辨,这个大酒坛虽已破碎,但几只碗具依然是亮晶晶的,仔细看,碗里面的纹路非常清晰。

  “这些古代的酒坛和碗具,与我们现在使用的酒坛和碗具,明显不一样呀!应该有好几千年了。”站在一旁的村民曹永芳说。为了避免这些古代文物被人为损坏,茶场的老梁和村民曹永芳等人,就将这些出土的文物先拿到了茶场保存。

  他们刚到茶场,就引起了许多村民的围观,他们在现场竟然将已经破损的古代酒坛拼装起来,发现酒坛与现代人使用的酒坛比较相似,只是上面还有几个穿绳子用的纽,几位村民用尺子量了一下。发现酒坛高59厘米,腰围达到1.2米,上口直径17.5厘米,下口14厘米。

  接着,几位村民还把几只碗具一一用尺子量了量,发现大碗的直径达到18厘米,“这些碗具比我们现在使用的碗要大得多啊。”老梁说。在现场,一位年长的村民还大胆推测这些碗具和酒坛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

  专家确认是汉唐时期的釉陶

  那么,这些古代酒坛和碗具到底是什么时期的呢?是否具有考古价值?随后,记者采访了已经赶到现场的原市博物馆副馆长、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风桂老先生。刘风桂在现场仔细勘察后,很快确认这些文物是汉唐时期的釉陶。

  “这个酒坛,应该是汉唐时期的四系罐,上面的亮晶晶的颜色,其实就是釉,这些四系罐和碗具,都是由陶烧制的,在制作的工艺上叫挂釉,也称作‘汗釉’。”

  “古代陶器到了汉代以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也就是我们说的釉陶。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有了一定的发展,陶器上了釉,会减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汉代开始,在陶器上上釉,到了唐代,这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烧出来就呈现土黄色,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种颜色。”刘风桂老先生说。

  “从现场看,这几件釉陶,做工不是非常精致,应该是民窑烧制出来的。但是,这次发掘出的几件釉陶,反映了当地在汉唐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是当时人们喝酒吃饭的用品,对研究连云港市汉唐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编辑:贺耀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30 20:39 , Processed in 0.0814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