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2531|回复: 4

[海湾拾贝] 明清赣榆景观统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2 13: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铜起   
        编者按:赣榆历史久远,近海倚山,古来景观很多,较流行的说法是“赣榆八景”。其实,这种说法经由民间口口相传,已失之偏颇,缺乏全面性与准确性。有史可考,赣榆历史上有“明代八景”、“附添四景”、“清代八景”之分。为了让更多的人对赣榆景观有一个全面了解,更希望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本文作者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对“明代八景”、“附添四景”、“清代八景”分别介绍,并将其中重复部分删除,相近部分合并,梳理为“明清十八景”,作为一家之言,颇具亮点。


明代赣榆八景


据清《康熙赣榆县志》录:
  端木书台  秦碑籀跡
  吴峰望日  丫髻听潮
  夹谷啼莺  兴庄夜雨
  栏头丹灶  阿夜烟云
  1.端木书台
  【古文注释】
  书不可名,人不可觏,一拳之石,传于千百年后。碧苔苍藓,一昔之鸟跡,蝌文也;星影霜痕,一昔之风摊,雪映也。告往知来,不废简编之事;由蒙希悟,敢辞岩穴之功。
  【说明文字】
  景观地在塔山湖西南侧子贡山,有一石如平台,上有蝌蚪文“子贡晒书处”。相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弟子端木子贡由鲁国赴吴国游说,促使吴国伐齐救鲁。途经塔山西侧小西山小居读书,遇雨,行囊尽湿。端木子贡择一平整岩石,摊晒书籍。后人遂称小西山为子贡山,晒书处为端木书台。
  【古诗吟咏】
  几时端木此幽居,以字名山永不除。
  晋越关河传策驷,祝其岩穴说摊书。
  树边星影藜光在,石上苔文蝌迹余。
  自是古人闻性道,而今诵读竟何如。
  ———徐可久。明赣榆人,官户部四川司主事。
  2.秦碑籀跡
  【古文注释】
  秦之东趾有屹如突峰者,迫视辨为碑。以形埶度之,半在水下,潮盈则又全没。字如斗,籀文略具,弗可识。《水经济》谓为七字,《地道记》谓为十三字。水中隐现无常,皆据一时所见而言也。凡石处海,不为浪蚀而损,则为蛎丛而增。秦距今二千载,籀跡犹存,岂非灵异欤。
  【说明文字】
  景观在秦山岛。史载:始皇二十五年(公元212年),秦始皇东巡至赣榆,登秦山,“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并立碑以颂其德。所立之碑,为丞相李斯篆书,故又称“李斯碑”。碑文史传或为七字,或为十三字,早已剥蚀漫漶不可辨识。碑亦倾圮不存,或没入海里不可寻觅。
  【古诗吟咏】
  水殿埋高碣,龙雯浸大荒。
  字封蓬峤驿,影动翠微乡。
  秋月衔山白,春潮拥雾黄。
  年年幽兴足,把酒吊嬴皇。
  ———倪长犀。清赣榆人,康熙九年进士,官河南兰考、湖北谷城知县。
  3.吴峰望日
  【古文注释】
  晴明寅刻,踞峰东望,日从水底浮上,光芒与波淬激,闪晃无定。海若炽冶,日如融金也。相距不知几千万里,而观如不可逼。
  【文字说明】
  景观在大吴山山巅。选择晴朗天气,于清晨寅时,登吴山极顶东望海曙日出,蔚为壮观。因近海,较之泰山日出更胜一筹。
  【古诗吟咏】
  绝巘疑天际,登临纵大观。
  海宽波潋滟,峰矗石巑岏。
  旭日开秋爽,高风怯晓寒。
  故园云尽处,凭眺思无端。
  ———俞廷瑞。清浙江奉化人,进士。康熙九年(1670)官赣榆知县。
  4.丫髻听潮
  【古文注释】
  论声者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尚自然也。今曰,肉不如天,天不如地,尤自然矣。潮声,天地自然之极也。视在天之风雷雨雪,声已异,即在地之溪濑流澌瀑布等声,又未可同年语。聪者辨之,登丫髻不啻子在齐矣。
  【文字说明】
  景观在今山东日照安东卫丫髻山,此地旧为赣榆境域。因两山相对,状如丫髻,故名。山靠黄海,三面环水,惊涛拍石,潮声动地,是为听潮绝胜之处。
  【古诗吟咏】
  人到峰头小,潮来水脚高。
  我闻落魂胆,性本怯波涛。
  声撼鲸鳌动,风回山谷号。
  自游沧海上,镇日耳喧嘈。
  ———佚名。选自清代《重修赣榆县志》。
  5.夹谷啼莺
  【古文注释】
  啼不必莺,风激石罅作莺声也。山灵之戏欤!孟婆(风神)之巧欤!遂使斗酒双柑,四时可听。
  【文字说明】
  景观在原夹山乡夹谷山麓。山有墨松蓊郁,怪石嵯峨,岩洞四布。山风骤起,吹过石洞或岩隙,发出阵阵鸣响,其声酷似黄莺啼啭,加之涧壑回荡,松涛伴和,形成了无莺自啼、假以乱真的神奇效果。
  【古诗吟咏】
  夹谷莺啼三月天,野花芳草整相鲜。
  来时不见侏儒死,空笑齐人失措年。
  ———胡曾。唐代诗人,湖南邵阳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
  6.兴庄夜雨
  【古文注释】
  夜不雨如雨也。星月满空,声常淅沥,旦起视之,点痕在地。
  【文字说明】
  景观在海头镇兴庄。兴庄地处沿海盐滩碱地,土壤含较高盐分。夏暑季节,阳光曝晒,地表形成一层硬壳。夜间地下水气上升,温差骤激,硬壳破裂,发出噗噗吧吧声音,酷似雨声。加之海潮夜涨,隆隆如雷鸣,哗哗如雨骤。可谓闻雨声而不见播雨之云,享雨趣而无淋沐之苦。开明视之,雨痕遍地。实为千百年来夜雨奇观。
  【古诗吟咏】
  有云有雨亦难期,有雨无云哪得知。
  午夜天边光皎洁,平明沙上点差池。
  恍疑神女骖鸾过,定是神龙戏海垂。
  一度潮回一影灭,鸥凫无数立晴陂。
  ———董志毅。明赣榆人。举人。官南漳、攸县令,琼州府同知。
  7.栏头丹灶
  【古文注释】
  东海之濒,为蓬峤驿道,安期者流时往来焉。陈姓仙人所以从事栏头也。海潮风埶,直欲排琅琊,吞莒照,而栏头以孤峰力拒之,使沸乱终归宁一。道家之驱妄葆贞,或有取乎。
  【文字说明】
  景观在今山东日照市安东卫栏头山,旧时为赣榆境域。山在海边,势如遮栏,拒波挡浪,确保一方安靖。山西有石洞,有陈姓仙人炼丹于此,故曰栏头丹灶。
  【古诗吟咏】
  海岸一峰卷,春潮拍浪还。
  云根不到地,岚势已横天。
  炉火千年熟,寒涛百丈悬。
  秦室与汉武,真觉意茫然。
  ———倪长犀。清赣榆人。康熙九年进士,官河南兰考、湖北谷城知县。
  8.阿夜烟云
  【古文注释】
  都市有不夜之城,海隅何得无不旦之山。阿夜之灵,殆亦滥醉中山者软!岩设雾嶂,洞委水簾,藏修宜之。
  【文字说明】
  景观在今山东日照市安东卫阿夜山,旧为赣榆境域。该山与栏头山并峙,山西有水簾洞,海雾弥漫,昼皆如夜,故云阿夜烟云。
  【古诗吟咏】
  山势海云吞,连山入海门。
  天光当白昼,水气结黄昏。
  灯火游人迹,波澜啮石痕。
  我来应未晚,名胜好相论。
  ———佚名。录自清《重修赣榆县志》。


附添四景


  清代康熙年间增修明志,附添四景,据清《康熙县志》录:
  云岩曲洞  泊船锦缆
  石梁仙迹  春潮酒市
  1.云岩曲洞
  【古文注释】
  山之陡起者曰峰。云末之峰,突兀极矣。而峰顶独空,于山腰循洞委折而入,则四周皆峭壁,中可容百余人,岂亦山之以虚受者耶!谷口烟迷,岩巅雪霁,直疑鸡犬在云中矣。
  【文字说明】
  景观属地待考,疑或在日照岚山诸峰中。突兀之峰,中有溶洞,曲折而入,可纳百人。谷口烟弥雾裹,四时景色殊异,酷似天上人间。
  2.泊船锦缆
  【古文注释】
  船在山,缆安得不以石?春日野花烂漫,附缆而生,望之如锦。即使倩五丁不能牵以行也。登顶坐石舱中,令人有乘槎云汉之想。
  【文字说明】
  景观在金山镇泊船山。山半腰旧有石龟二,又称龟山、神龟山;山东北有白石二道,逶迤而下,状若船缆,又名石缆山。旧时有石如船,长一丈六尺,位于山之颠。春夏之交,花草缘石缆而生发,状如锦带绕山,故名泊船锦缆。
  3.石梁仙迹
  【古文注释】
  仙不必以迹著,地亦不必以仙传。然波流溶漾中,忽为层岩叠翠,怪石攒青,起伏断连,嵚崎百状。设有骑青牛策白卫以过者,宁不流连于斯耶。岩巅有蹄迹十余,入石数寸许,浅深不一,宛然逼肖,真耶幻耶?不可得而知矣。
  【文字说明】
  石梁河,在大沙河上流,上通游水,今已融入石梁河水库。原河内乱石辐辏,高五七尺至丈余,水由石罅中潆洄激漱,铿若鸣琴。旧俗每年三月三日,人们于此洗濯,禳灾祈福。旁有钓台,相传为仙人张果垂钓处。石上有圆坎十余,深数寸许,俗以为蹄迹。夏暑水盛时,常有海市蜃楼,隐浮虚幻,直如仙境。
  4.春潮酒市
  【古文注释】
  海之滨无市也,春三二月则有之。当渔船凑泊,平沙五六里,搭蓆为棚,鳞次而居,皆酒家也。游人执鲜沽醉,坐看潮头,亦一快境。有自西北来者,未识望洋,几以为海市云。
  【文字说明】
  景观在海头镇朱逢口。朱蓬口为清代赣榆大港,本地渔船进出于此,外埠商、渔船舶亦多停泊。渔船销货、商贩趸批多由海滩成交,尤以春季为甚。当是时也,樯橹如云,商贾云集,酒家列布,尝鲜沽醉,竟成一时之盛观。


清代赣榆八景


  据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录:
  夹谷圣跡  玉带洄环
  纪鄣遗城  藏春城池
  秦碑籀跡  溠金罗髻
  沙河古渡  紫阳桥观
  1.夹谷圣迹
  【文字说明】
  景观在班庄镇夹谷山山麓。公元前501年的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定公与齐国国君景公在当时的祝其夹谷山举行会盟。会盟是春秋时各诸侯国之间解决文化、军事、疆域等问题的主要外交手段。当时,孔丘任鲁国大司寇,掌刑法及外交往来之职。会盟时,孔丘充任鲁定公的会谈司仪,挫败了齐国欲劫持定公迫其归顺等一系列阴谋,鲁国取得重大外交胜利。之后,鲁定公遂革除旧制,任孔丘为相,共同治理国家。
  【古诗吟咏】
  两山环抱势纡萦,深谷春来草自生。
  阅尽繁华余怪石,歌残兴废有仓鹒。
  舆图已入今朝藉,齐鲁空存旧日盟。
  自是宣尼遗化远,野人犹说却莱兵。
  ———邵思忠。明赣榆赣马人。举人。官户部主事。
  2.玉带洄环
  【古文注释】
  玉带河源于治西北众山,雨集之水,弥漫东下,至刘赞村汇成渠。再东,渐以深,逶迤环抱达于城。环西北而来,又有奫潫曲流,始入海。环若带然,是曰玉带。
  【文字说明】
  景观主要在赣马境内。此河汇集西北山区之水,逶迤东下,一村一湾,千回百折。至旧城西而北,再南而东,环城半匝,东入海。清代已截为十数段,今仅存上堰村数段。余不存。
  3.纪鄣遗城
  【古文注释】
  《太平寰宇记》:在怀仁县东北七十五里,平地,近海,周一里余。《左传》:齐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注曰,赣榆县东北有纪城,即纪鄣也。南北朝为戍守处。
  【文字说明】
  景观在柘汪镇东近海中。纪鄣为西周纪子帛之国,为莒国都城之一,春秋时为齐国所灭。城周一里余,东、南两面靠海。由于自朱蓬口以北海面为“侵滩”,海水逐年西浸;加之1668年郯莒大地震,岚山头与兴庄河之间海岸陆沉明显,纪鄣城遂沉没海中,成为海淹城。据史料载,在清代乾嘉年间,退潮后仍可望见城西门的门阙雉堞。
  4.藏春城池
  【古文注释】
  藏春亭,《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引《俞志》,在治东一里,久废。
  【文字说明】
  景观旧址在赣马旧城东廓。因有亭名藏春,故曰藏春城池。
  【古诗吟咏】
  闻道山中贤长官,种花不肯放春还。
  故知车马红尘地,催促东风不得闲。
  ———张耒。楚州淮阴人,进士,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5.秦碑籀跡
  同上。
  6.溠金罗髻
  【古文注释】
  溠金山,俞廷瑞修《赣榆县志》:治西四十里,一名金牛山。山南有泉,冬夏常温。
  【文字说明】
  景观在原夹山乡驻地北二里之金牛山,旧名溠金山。此山位于夹谷山口东侧,山坡遍植茶木,半腰之上林木葱郁,状若罗髻,故名溠金罗髻。
  7.沙河古渡
  【古文注释】
  大沙河,《嘉庆海州志》引《王志》:旧名庙湾子河,去治南五十里。源自山东郯城县,经大沙河镇东流入海。雨集水涨,商船可行。旧有堤,后渐圮。(后)于下流筑子堤以防水患,(光绪)二十二年(1897)领帑修筑,于是两岸民田不忧泛滥。沙河古渡口盛于清代康乾间,至光绪年间修坝止。今已不存。
  【古诗吟咏】
  迢遥南北路,来往渡沙河。
  落日行人疾,斜阳过客多。
  隔波停旅骑,外浦唱渔歌。
  亦有知津问,其余沮溺何。
  ———曾鼐。里籍、生平不详。诗载《万历赣榆县志》,当为明代人。
  8.紫阳桥观
  【古文注释】
  紫阳桥,清《康熙赣榆县志》:(在)城西门外。
  【文字说明】
  景观在今赣马镇西关新建之紫阳桥畔。旧时,紫阳桥横跨玉带河,是进出旧城西门瞻圣门的要冲。伫立桥面,玉带河波光潋滟,玄帝观绿瓦红墙,瞻圣门巍峨威悚,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东捻军领袖鲁王任化邦在鲁境擒斩忠亲王僧格林沁大破清军后,转战赣榆城,在紫阳桥畔身中黑枪,血染玉带河,传为千古佳话。
  【古诗吟咏】
  咫尺城南地,溪头号紫阳。
  石桥横远水,仙观倚层冈。
  绿野农田沃,红尘客路长。
  花封人载酒,此去课农桑。
  ———曾鼐。里籍、生平不详。诗载《万历赣榆县志》,当为明代人。


赣榆十八景


(将明、清景观合,剔除重复者):
  端木书台  秦碑籀跡  吴峰望日
  丫髻听潮  夹谷胜跡  兴庄夜雨
  栏头丹灶  阿夜烟云  云岩曲洞
  泊船锦缆  石梁仙迹  春潮酒市
  玉带洄环  纪鄣遗城  藏春城池
  溠金罗髻  沙河古渡  紫阳桥观

评分

参与人数 1海螺 +5 小鱼 +10 收起 理由
周东 + 5 + 10 楼主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22 14: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沙发,赣榆曾经也辉煌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2 14: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赣榆诗人董志毅《榆城春色歌

紫阳之桥始见虹,

青口春潮帆若鸿。

武强月出融融夜,

      渡口沙河春水明。[/
alig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2 15: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再现这些景观,是否也能拉动赣榆的旅游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02: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很多的已经是历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8 09:35 , Processed in 0.1557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