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127|回复: 1

[岁月留痕] 赣榆文化之 夹谷山里觅圣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1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成芳



    “谷因圣迹成佳境”,那就是江苏省赣榆县班庄镇境内海拔304米的夹谷山。早在2500年前春秋战国末期,鲁定公十年:“夏,公会齐候于夹谷”而驰名古今。出于对那里的灵山秀水的仰慕,初夏一天早上,与市有关人员,驱车百多里,去夹谷山觅圣踪遗迹,有幸领略了那里的美妙风光。

灵山圣泉

    人们都说,到夹谷山的游览,是冲着这里的圣山圣水,凡到过这里的人,都赞叹不已,情不能尽,流连忘返。这里除了大山的自然风光的美丽外,更主要的是数千年前的古人古迹,美好传说等,会令你神往呀!我们一行在有关人的引领下,车子直达山底,伫立仰望,山峰西南东北走向,数峰环列,当面一峰尤峻而首岐,深谷夹其中;谷东南西北上下委蛇亘之,谷之北陂级迂回,一坳隐秀,佳木菁葱。深谷上吻蓝天白云,下蹈碧波荡漾的圣人水库。大家沿着水库堤坝,行进在逶迤的砂石路上,越过山坡上村民种植的果园,顺着夹谷崖边向上,行进间渐闻水声潺潺,一股溪水从谷顶直泻而下,时而流淌在谷间碎石里,时而隐没在山涧中砂砾淤泥里,直落数百米远外的水库中。涧沟周围青草密布,杂树丛生,一块如桌面大的一泓清泉象镶嵌在绿色海洋中的明珠展现在人们面前,清澈见底,透明如镜,水质优良,无一点人为污染,一年四季长年不枯,甚至大旱之年沟塘干涸也是取之不竭。此泉水甘醇清洌,饮后沁人心脾,延年益寿,这里人们称作圣人泉。见泉里有的村民用一根水管通到数百米外家中食用。夹谷山泉水涓涓滴滴细流,流经山坡、农田,流到1—2公里外山洼处,一处漫水坝叫孔乙坝,挡住山涧流水,水漫后流进圣人水库。传说千百年前齐鲁会盟的大队人马,以及陆续居住寺庙、圣殿的僧道人员以及常年来这里朝拜的众多信徒香客也靠饮用此泉水生活。当地人近几年开发的夹谷山泉,水质清澈甘甜,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大量微量元素,经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所、疾病控制中心、地质矿产部南京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监测,夹谷山泉被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偏硅酸型优质天然矿泉水。它开发前景可观,必将为当地群众造福呢。

圣迹寻踪

    大家从此处再向上爬有数十步,在高坡处出现一处平展展的数十平方米的台地,挡住了去路。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孔子相鲁会齐候处,后人在此建的一所圣殿庙堂遗址。殿何时被毁坏,无从考证。古地方史志记载:“公元前百年,昔司马子长(司马迁)适鲁,到夹谷山观仲尼庙堂,低回不能去。而孔子相鲁会齐候其事弥著,以夹谷传,抑以圣人在兹之故也。”。今天人们到此一看,遗碑屹立,碑镌“孔子相鲁会齐候处”八个楷书大字,落款为“万历丙子岁仲春吉旦”。几百年来,石碑历经沧桑,风吹日晒,栉风沭雨,虽腐蚀严重,但昂然屹立,向人昭示其古老的象征。史书记载,《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齐候于夹谷”。《左传》:“公会齐候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春秋末年,齐国负山临海,富有渔盐之利。鲁国又穷又小,鲁定公任孔丘为大司寇。东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00年),齐大夫黎鉏进言齐景公:“鲁任用孔丘,照此看来会危及齐国的。”,“及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齐景公派使者出使鲁国,商量缔结和好的会盟,地点在夹谷山。鲁定公听从孔丘建议,带领左右司马等大队人马到夹谷山与齐景公相会。夹谷为鲁东南界,与齐之南界相接。礼坛筑在山的南坡高台上,石砌围墙,并有三级阶梯,设好坛位。这时两国国君到达夹谷后进行了见面礼,作揖谦让了一番,拾级而上。齐国想在盟坛上战胜“知礼而无勇”的孔丘,齐国礼官叫演奏四方之乐,旌旄、羽袚、矛戟、剑盾一齐登场,鼓噪刺耳。孔子机警地让鲁定公先退下,而自己挺身而上,登上台阶高叫:“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会盟,怎么能在此演奏夷狄之乐呢!”,又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孔子从容数语,使对方张口结舌。俾其君悔过而谋士气夺,裔兵偃戈。一惟孔子听。齐景公无可奈何地斥退莱兵,决定盟好。于是齐国又归还以前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等地田地。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齐鲁会盟之地----夹谷,这里则被后人称作圣地。今天人们怀着一种虔诚,踏遍台地四周,一心想觅那逝去的圣跡遗踪,也想亲身领略一下当年的森严场景。

圣地揽胜

    夹谷圣地距今2500余年了,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人们前来登临,一揽圣地佳景,一代一代地人们传诵夹谷这一段佳话。唐咸通中进士胡曾游《夹谷》诗云:

夹山莺啼三月天,野花芳草整相鲜。

来时不见侏儒死,空笑齐人失措年。

    夹谷山圣迹成为古今人们游览的胜地由来已久了。元代文学家王恽,他获知孔子在夹谷山的圣踪遗迹,亲来步其履,到其夹谷拜其书院等处,仰高风,攀逸驾,而聆足音之跫然。一行人在千古齐鲁会盟礼坛遗址处,一位年愈古稀郑大爷回忆说,儿时见到下面平台就是齐鲁会盟礼坛处,向上几处台地都是青砖青瓦石砌的古时建筑,最上一处有三间大堂,从底到上要爬24级台阶。,今天见到的用碎石砌筑而成的四五处长短不等、宽窄各异,就是古时建的圣化亭。圣殿孔庙、奎星阁、夹谷书院等遗址房屋轮廓依稀可见。如今缝隙间长满闲藤逸枝,几个人在碎石间觅到一堆一堆的残砖碎瓦。只见石围墙全部是石灰、糯米汁扣缝。,这里的古建筑物始建于何时,圯于何时,无从查考。圣化亭是明.隆庆年间赣榆知县顾钤重建,创建何时无人可知,后因年久,兵燹等天灾人祸毁坏。直到百多年后清.康熙中赣榆县知县俞廷瑞,他在任内观圣踪遗迹,历阶而上,举袂而言,见到这里圣迹,就象见到当年的鲁恒公曾孙兹无还、齐大夫梁秋据等随鲁齐会盟于夹谷的声容动止,犹恍然视听中。不忍其迹之湮灭。在康熙十二年亭修复一新,并勒石以记。从重修至今又历经三百多年了,在日本鬼子时代寺庙亭堂惨遭毁坏,今天人们见到的是一片废墟,令后人无限的惋惜,感到一腔怅然和无奈的嗟叹。明.光禄寺卿,赣榆人裴天佑登夹谷山怀古一诗,至今还广为流传:

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

幽洞云深人已去,左坛松老月还明。

却近余焰遗空谷,罢享流风动废营。

我欲东临寻胜迹,并尊东麓听啼莺。

    “夹谷莺啼”这是自唐宋朝代以来就已驰名。从明以后被列为“赣榆八景”之一。很多人慕名而来,也想亲自聆听一下夹谷的这一美妙奇观。据有关人士介绍,“夹谷莺啼”,其实“啼不必莺,风微石罅莺声也”。春日攀登,山花烂漫,沁人心脾,松涛滚滚,小溪叮咚。这时山风吹过石洞或岩隙而发出阵阵鸣响,千回百转,山鸣谷应,袅袅余音宛如一条飞蛇在峰峦涧壑间盘旋跌宕,循声寻去,又不知莺之所在。置身此处,这种无莺自啼,以假乱真的神奇现象,有关人员认为是因为特殊环境才产生的。可见夹谷莺啼是平中见奇,神韵独具,历经千百余年而不绝。古今无数文人雅士纷纷前来寻古,争相赋诗吟诵。清.康熙五十四年赣榆县知县单畴书,官至尚书,在《夹谷啼莺》诗中写道:

光山漠漠水流清,齐鲁曾传书载胜。

云暗峰头迷雁宇,风从洞底度莺声。

当年玉帛留残碣,此日樵渔失旧楹。

圣化亭前频徙倚,登临不尽古今情。

品味古今

夹谷山遗留下的古迹遍山皆是,我们遍寻圣地遗迹后,仰首望去,峰顶近在咫尺。山崖陡峭,人人心生胆寒,爬上去非得出几身汗呢!是上还是不爬呢?大家认为既来一趟不容易啊,决心“不到长城非好汉“。先向着东坡平缓处攀爬,踏着脚下山坡的蔓延青藤,用手扒开杂树青草的纠缠,哪里能立脚就立在哪里,有时无法立足,只好拽着杂树灌木的枝条,借劲向上挪动,人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有一处怪石嶙峋,层峦叠嶂,纵横怪变,巨石叠积,大家越危石,攀树枝,目眩心悸,稍憩,见有个容人圆洞凌空壁立,进洞深旷宽大,门西南面对绝壁悬崖,人称圣母洞。相传古时有一南海圣母居住这里,信男信女常来这里朝拜,消灾免难、生儿生女十分灵验,一年到头香火不断。至今早已神无洞毁,但还有不少信众来烧香拜仙。当地人讲,这处仙地没人敢动,动它就要遭灾遭难。早在七十年代,山下一李姓村民用炸药想炸下崖头巨石,第二天即被车压死,至今还留下二个炮眼在崖头。从那以后无人敢到这神仙居住的太岁头上动土,这些传说平添了一分神秘色彩,无疑起到了保护这片圣地的作用。大家又经过数十分钟的奋力前进,终于爬上山顶。一到山顶,忽然峰回路转,岭上土如平壤,东西连贯十余亩。忽见中间有一块形如踞虎的凸立巨石上,镌刻着“尼山分秀”四个大字。就连耸立的山顶也有古人涉足此处,真是令人惊叹啊!再看刻字,笔力遒劲,结构谨实。此石刻为清乾隆乙卯进士长白人王成题,邑人山东曹州府通判周萃元书丹,虽苔痕遍布,字迹斑驳,但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隐约可辨。“尼山”即指孔子降世于山东曲阜的尼山了,夹谷山因有孔子相鲁会齐候结盟的缘故,分享了尼山秀美景色。这里的山与尼山,两山关联,一题意足。从此夹谷山也因为有这些圣踪遗迹成佳境,可与那些名山大川相媲美,而成为千古胜景呢!时近中午,放眼望去,山坡下数千亩茶园,青翠欲滴,十分喜人,培育出的夹谷春名茶,享誉四乡八里;再看山上山下,层林尽染,绿树葱笼;远近的新农村尽现眼前,农民居住的瓦房栉次鳞比,一揽无余;田间路沟旁绿树葱笼,遮天蔽日。夹谷山虽无昔时的盛会佳景,而今日的人民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千百年前古人所梦寐以求的啊!

淮海文学(第1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夹谷山拾翠

江苏省东海县石湖中学  傅玉玲



小序

    乙丑五月初一这天,天朗气爽,惠风和畅。我们一行驱车来到夹谷山下,乘兴游了夹谷山。回来后扬大哥和启道弟都有感而发,很快写出文章发过来,读后颇有启发。又上网查阅了关于夹谷山的一些诗文,觉得还有一些事没有提到,值得一叙,故而写了下面的文字,不知是否妥帖以求广大读者批评、赐教,并在此深表谢意。

■  夹谷山名的由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夹谷山之所以名垂青史,威震齐鲁,是因为早在2500多年前至圣孔子相鲁会齐侯于此,有史书记载为证:《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齐候于夹谷”。《左传》:“公会齐候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自古以来,人们只知史书记载,却不知当年孔子因何选择夹谷山作为会齐侯的地点。其一是夹谷山地处鲁国和齐国的交界处;其二是夹谷山地势险要,风景宜人,东眺大海波澜万顷,俯瞰西域沃野千里;其三是夹谷山“乃九龙二虎把门之地”,此山进可攻,退可守。孔子一看,便拍手叫绝,随曰“夹谷山”,并决定会齐侯于此,“夹谷山”名便由此得来。

■  灵山圣水之妙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的水虽无潜龙,却为圣水。圣水不仅因圣人孔子所饮而名传遐迩,还因夹谷有灵。当年孔子初见齐侯阵势威武无比,真有点喉间发干,后背发凉的感觉。随从端来一碗夹谷泉水,孔子一饮而尽,立马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面对黩武的齐侯,滔滔不绝地陈述了他的以“仁”睦邻与以“和”睦邻的方针政策,致使齐侯与鲁侯签署了睦邻友好互不侵犯的条约,避免了一场荼毒生灵的战争。想想这不是灵山圣水之神妙吗?再看那圣泉上吻蓝天白云,下蹈碧波荡漾的圣人水库。周围青草密布,杂树丛生。它源于夹谷崖边,泻于夹谷碎石间;一年四季,水声潺潺;灵泉圣水甘醇清洌,饮后沁人心脾,延年益寿;圣水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大量微量元素,经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所、疾病控制中心、地质矿产部南京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监测,夹谷山泉被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偏硅酸型优质天然矿泉水。山下村民因长年饮用此水,村民中考上大学的不乏其人。现在有不少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已经瞄准这灵山圣水准备开发,不久的将来,这圣水将被送到千家万户;并为赣榆经济的腾飞再添双翼。

■  卧龙栗(立)子传佳话

    “卧龙栗(立)子”是夹谷山一个人文景点。“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卧龙”乃指《三国演义》中有卧龙之称的诸葛孔明,他天生有超人的智慧,使他从一个藉藉无名的隆中小子,一跃成为能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最强谋士,书中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说,事实上诸葛孔明凭他的智慧、兵法、计谋促成三国鼎立。功绩显赫,世人景仰。

    来到夹谷山下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板栗树,这些板栗树据当地百姓说是1958年前后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的号召栽植的,现在已有五十多年的树龄了。如果你中秋前后游览夹谷山,抬眼便可看见树上咧嘴欲坠的栗球;低头、弯腰就可捡到红光发亮的栗米。《本草纲目)称栗果有“补肾益气,治腰、脚无力;内寒腹泄;活血化淤”等功能,是治病强身不可多得的佳品。现在,科学家研究发现,常食栗子者不会患癌病。最使人难忘的是板栗林中有一颗形如潜龙,状如伏蛇的被世人誉为“卧龙栗子”的板栗树。据当地的百姓说新婚男女若吃了这棵树上的栗子就能及早生出像诸葛孔明那样的儿子,故每年的中秋前后游人如织,“卧龙栗(立)子”下更是热闹非凡。

■  谁毁圣殿仙洞

    来到夹谷山,听当地人说的最多的是当年建筑宏伟的圣人殿。人们只能说出它是夹谷山规模最大的建筑,最值得一游的景点,里面陈列着孔子相鲁会齐侯的办公用品,放置着世人敬仰的圣人塑像,摆放着圣人的经典和鲁国及地方典章制度卷册。可惜,这一切的一切全被日本鬼子的飞机大炮化为乌有,留下的是今天我们对日本鬼子的痛恨和对圣人殿的遗憾。

    夹谷山最险处,怪石嶙峋,层峦叠嶂,便有个容人圆洞凌空壁立,进洞深旷宽大,门西南面对绝壁悬崖,人称圣母洞。相传古时有一南海圣母居住这里,信男信女常来这里朝拜,消灾免难、生儿生女十分灵验,一年到头香火不断。至今神在洞毁,一年四季还有不少信众来烧香拜仙求子。当地人讲,这处仙地没人敢动,动它就要遭灾遭难。可文革期间却有一些不知深浅的“革命者”乱拆乱炸,可时间不长这些人不是被车压死,就是一病不起,从那以后无人敢到这神仙居住的太岁头上动土。这些传说平添了一分神秘色彩,无疑起到了保护这片圣地的作用。

■  魁星点卯觅踪

    夹谷山的东南峰上是久负盛名的魁星阁遗址。今天看来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可当年的魁星阁据说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只是从资料上很难找到,又不能在此杜撰或演绎,只好讲述一下魁星点卯的故事。魁星是指北斗七星首座之星,魁星既为斗首,就有了第一的称呼,因此人在行酒令划拳喊的“五经魁首”,说的就是最高的,第一的意思。自己位居榜首,魁星也就有了主管天下考场的说法。秀才中的第一,举人中的第一,进士中的第一亦即状元,就都由这魁星负责选投。“魁星点卯”是指魁星卯时起床(卯时指早上5点至7点钟)选拨人才。魁星在卯时选拔人才,说明他用心很公正,因为他选的是那些一起床便用功读书的少年学子。魁星用什么点?传说中是用朱笔,即红色的朱砂笔,红笔点“红人”,这也符合锦上添花的说法。至于在夹谷山魁星阁内点卯,魁星点中多少状元已无法考证,但它却足以证明夹谷山真乃灵山圣水之地,人杰地灵之所,不然那魁星怎么非到夹谷山来选拔人才呢?

■   石鼓石锣探秘

    爬到夹谷山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峰顶土石平旷,东西连贯十余亩,中间有一块形如踞虎的凸立巨石,上面镌刻着“尼山分秀”四个大字。刻字笔力遒劲,结构谨实。此石刻为清乾隆乙卯进士长白人王成题,邑人山东曹州府通判周萃元书丹,虽苔痕遍布,字迹斑驳,但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隐约可辨。“尼山”即指孔子降世于山东曲阜的尼山(孔子,名丘,字仲尼),夹谷山因有孔子相鲁会齐候结盟的缘故,分享了尼山秀美景色。更为神奇的是,这块凸立巨石,只要你敲敲它的西南面就能发出咚咚的鼓声,可你再敲敲它的背面则发出哐哐的锣音(我等验证过)。这奇妙的声音曾给无数前来旅游的人以奇思妙想:是巨石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空间,致使回音不同的缘故,还是因当年至圣孔子相鲁会齐侯的胜利而敲击的石乐器残存?这都不得而知,但它却给本来就神奇的夹谷山又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五叶茶之妙用

    提起夹谷山茶,不少人就会想到夹谷春茶,因为夹谷春茶早已成为一个品牌系列产品而流行于市场,可我要说的是夹谷山上的五叶茶。五叶茶因每簇五叶而得名,据说这五叶茶是早在2500多年前圣人孔子相鲁会齐侯与夹谷山时从老家曲阜带来的,夹谷山独有。此茶春发夏采,工艺简单,成品茶条索紧秀,汤色嫩黄绿亮;香高味醇耐冲泡。关键有一个神奇的疗效,那就是饮后除提神醒脑外,还可驱寒疗胃,常饮还能青春永驻,延年益寿。下山后,热情好客的彭建兴总经理和皮师傅就沏了这五叶茶招待我们,感觉确实很好。

■  野草莓的启示

    想必大家都吃过草莓,可你吃过野草莓吗?据《本草纲目》记载:草本果实,微酸,性平,无毒,是可以吃的。我们一行人来到夹谷山,在魁星阁周围发现红色鲜艳的野草莓,开始大家不敢吃,后来忍不住品尝了一颗,觉得和《本草纲目》记载的无异,我们便边游边摘。爬着这险峻神奇的山,观着这赏心悦目的景,品尝着这酸甜的野草莓,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感。可当我们来到山的北面再寻找野草莓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大家觉得奇怪,议论之后达到共识:野草莓为趋热向阳植物,故山南有,山北无。可我却颇有感触:阳,乃暖也;阳,乃光明也。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谁不喜太阳呢?可偏偏有背阴植物,这也许是达尔文的“适者”才能“生存”的道理吧!

■  结语

    世界上的山山水水不是彼此独立的,否则就构不成完整与和谐。那淡淡的山,那清清的泉就是对夹谷山的佐证。夹谷山虽没有华山奇绝的山势,更不及黄山秀美的风光,却也博得唐代进士胡曾的诗兴大发:夹山莺啼三月天,野花芳草整相鲜。来时不见侏儒死,空笑齐人失措年(《夹谷》)。明朝光禄寺卿,赣榆人裴天佑登夹谷山怀古一诗,至今还广为流传: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幽洞云深人已去,左坛松老月还明。却近余焰遗空谷,罢享流风动废营。我欲东临寻胜迹,并尊东麓听啼莺。清?康熙五十四年赣榆县知县单畴书,官至尚书,在《夹谷啼莺》一诗中吟道:光山漠漠水流清,齐鲁曾传书载胜。云暗峰头迷雁宇,风从洞底度莺声。当年玉帛留残碣,此日樵渔失旧楹。古今游山者无不直奔“名胜”而来,殊不知步履中早有了七分寻“圣”。千年前圣贤的感慨早成了今人的精神皈依。他们游山归来无不留下脍炙人口之作,关于夹谷山的诗辞歌赋早已融汇为齐鲁文化的一脉。我们难以想象没有至圣孔子的相鲁会齐侯于此,就没有今天的圣水的灵验;没有魁星在此点卯,就没有夹谷山的人杰地灵;没有当年老母娘娘的仙洞,就没有今天的旺盛香火。

    夹谷山,你铸就了齐鲁文化的灿烂,你孕育了多少流传于世的光辉诗篇;夹谷山,你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你是灿烂的齐鲁文化的缩影,你还是永恒的生命的象征,我们坚信你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8 20:48 , Processed in 0.1088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