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嘉康利
查看: 1672|回复: 4

[榆城名流] 惠政泽民留清名-----陈鸿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9 19: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醉听松涛 于 2010-10-29 20:15 编辑

转帖,作者不详。
   
  陈鸿寿(1768-1822)清浙江钱塘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六年拔贡。十四年(1804)知赣榆时年四十一岁。官至南河海防同知。博学工诗,善书画,尤工纂刻。为清代“西冷'`家”之一。著作有《种榆山馆印谱》、《桑连理馆诗集》。

  作为治令一方的宰官,陈鸿寿驰名士林、扬美民间的地方,不惟其书法作品“简古超逸,脱尽恒蹊”,成就为一代大家。其铁笔篆刻,直追秦汉,腕力千钧,“精严古宕,人莫能及”,亦为印界翘楚。其传世著述,为今之治印者揣摹研习,依作良范。做阳羡令时,为倡兴陶业,亲与坊里匠室,题刻紫砂壶器,古陶收藏界称作“曼生壶”。每有所题,壶价则百倍干倍,商贾争相觅购。据说此壶存世仅有四把。

  陈鸿寿以拔贡例选知县,这在当时,属于贤能者“擢升重用”一类。拔贡,为五贡之优者,虽不及举入名重,但其为五贡之首,还是很得士林称羡的,拔贡本人也较自珍。陈鸿寿拔贡治学为文,崇尚自然天成,追求中庸。曾自言:“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意谓刻意求取,纵能达致,却失个性,多矫伪呆滞。此可作为文为艺者思维趋向的另一种。

  为官从政,却矢志追求极致。举凡涉及民生民利者,总要认真去做,并竭尽心力做好。赣榆存有清代嘉庆年间石碑=耸,额题为《开睿碑》。是邑人为褒扬县令陈鸿寿捐俸治河,除害保安,惠泽百姓之举,民众自发镌立。原碑立于小河口岸畔,现存于罗阳镇艾塘湖公园。

  赣榆南部的大沙河,肇脉于东海县的羽山、末山,鲁东南诸多山岭,群水汇聚而下,经罗阳镇东而朝宗人海。由于河道久已失治,上游土沙壅拥而下,河床渐次升高,终至淤为平陆。每遇多水年季,客水下泄,决堤夺道。再遇海潮顶托,洪水漫湮无定,田庐尽为泽国,民受其害已非ˉ日。上两任县宰也曾议修,窘于资费,请赈不得,到底还是搁置了下来。陈鸿寿莅任伊始,遂体恤民情,复踵前议,决心根治水患,永冀康泰。先是,捐出自己俸银二百两,以作首倡。接着,动员大户之家及殷商富贾捐赀襄助,又得募银六百两。资金筹集足数以后,便采取古贤治水的疏导之法,自新阜口上溯罗音(今作罗阳)之五尺沟,新凿一河。河长一千四百余丈,约合五公里。河道与道路交叉之处,均修建桥梁,以使连接,便民出行。新河既开,分洪能力大大提高,民众交通也较前通畅便捷。工成之日,十里八乡百姓奔相咸告,载歌载舞,百千年来肆虐无羁的洪水猛兽一朝驯服。

  赣榆历史上曾有隋代元暖领筑拦海堰、明季万历年间县令樊兆程开河浚海,民受其惠的记载。而陈鸿寿的治河之举,较之先贤,远胜于昔。按史料记载,当时赣榆赣榆县人众不足五万户,贫弱小邑兴办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不能不谓为宏猷大举。且工程自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月动工,至翌年五月麦收之前便已完工,加之凿河、建桥与筑路配套进行,同日告竣,赣榆县精壮民夫莫不纷纷趋前效力,由此可见陈公鸿寿当政决策适乎域情,合乎民意,受到万民拥戴便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自此,当地百姓遂改罗音河为“陈公河”,在河口高埠立碑以颂其德。邑人岁贡生朱尧望应百姓之请,特作《疏浚大沙河下游记》,详述陈鸿寿治河始末:留下了一段廉吏爱民、惠政泽民的干古佳话。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20: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听松涛 于 2010-10-29 20:05 编辑

更有一事值得记述的是,陈鸿寿在这项大工程中始终清廉如水,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更不象现在个别官员,想着从这个工程中大捞一笔。
为解决经费问题,他“蠲奉二百金以为之倡,又募六百金足之”,不仅自己掏钱,还调动社会上富足人的力量,一心只想为老百姓办成好事,而且,账目上也搞得十分清楚,“记其所费不愆(qian)于索”,收支相当。这在那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实在是难能可贵。所以,尽管他极力主张所开河道名“罗音河”,地方百姓还是执意名之为“陈公河”。
作为外地到赣榆当官的人来说,陈鸿寿绝对是他们的典范。当然了,或许他们没有陈鸿寿的才华,但是,我期望他们有着陈鸿寿那颗清廉为民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2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甚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6: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鸿寿最初似乎是作为一个一般的政治人物出现于世人面前的,   对于他在朝廷为官的方面,我们了解得不甚多,只知他曾任江防同知和海防河务同知,还曾作宰溧阳,后又了解他还在赣榆任知县。在赣榆县(近山东的江苏海州地区)时曾“捕盐枭,筑桥梁”,更重要的是他在当地治理河道有方,据光绪二十年(1894年)《赣榆县志》记载:“陈鸿寿,浙江钱塘人,拔贡。清廉有惠政。先是大沙河壅塞水涨,轧溢没田庐,鸿寿之官即蠲金为倡,刻日疏 ,河以畅通,民无水患。书法宗董其昌,人至今珍之。” 陈鸿寿曾有过较长时期的政坛磨炼。据记载:“陈鸿寿……性爱交游,于学多通解。自以为无过人者,遂壹意篆、隶、行、草书,为诗不事苦吟,自然朗畅。阮元抚浙时,方筹海防,鸿寿随元轻车往返,走檄飞草,百函立就。暇与诸名士刻烛赋诗,群以为不可及。官溧阳知县,仿龚时两家法为茗器,撰铭词手镌之,一时有曼生壶之称。与苏家石并垂雅故也。”另据介绍,“陈鸿寿初以古学受知于阮芸台尚书,尚书抚浙时,与从弟云伯同在幕府,有二陈之称”,从此处可见他是以幕僚之身步入政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3 23: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鸿寿没有在赣榆任知县,是署知赣榆县事。有实物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IGANYU.COM

GMT+8, 2024-11-28 05:43 , Processed in 0.1311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iGanYu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